1、用检查表方式将一系列检查项目列出并进行分析,以确定装置、设备、场所的状态以及操作和管理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是()。
A. 安全检查表法
B. 预先危险性分析
C.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D. LEC评价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选项A,安全检查表法是指用安全检查表方式将一系列检查项目列出进行分析,以确定装置、设备、场所的状态以及操作和管理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检查项目可以包括场地、周边环境、设施、设备、操作、管理等各方面。
选项B,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指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识别和评价对象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选项C,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该方法主要用于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可借鉴用于施工生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其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预先识别、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装置、设备潜在的危险,或通过监控找出工程项目、装置、设备运行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对策的方法。
选项D,LEC 评价法侧重于风险评价,该方法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2、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识别和评价对象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是()。
A. 安全检查表法
B. 预先危险性分析
C.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D. LEC评价法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选项A,安全检查表法是指用安全检查表方式将一系列检查项目列出进行分析,以确定装置、设备、场所的状态以及操作和管理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检查项目可以包括场地、周边环境、设施、设备、操作、管理等各方面。
选项B,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指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识别和评价对象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选项C,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该方法主要用于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可借鉴用于施工生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其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预先识别、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装置、设备潜在的危险,或通过监控找出工程项目、装置、设备运行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再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对策的方法。
选项D,LEC评价法侧重于风险评价,该方法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3、下列施工生产危险源中,属于管理缺陷的是( )。
A. 设备磨损
B. 违规进入危险区域
C. 不安全装束
D. 安全交底不清晰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管理缺陷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例如,采购管理不当导致个人防护用品安全性能不达标,维修管理不当导致安全装置失效,责任制度不明确和安全交底不清晰导致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
4、根据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设备设施故障
B. 不安全操作行为
C. 安全生产管理松散
D. 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1919年,英国格林伍德 (M.Greenwood)和伍兹 (H.H.Woods) 对伤亡事故发生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 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生产条件、机械设备及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如果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则会造成胆怯或神经过敏,继续操作时就会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 一定时期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偏倚分布,事故原因是人员中存在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人;如果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即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同),因此,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
5、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某公司在给员工做年度培训时列举出四种情况,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以下分类中错误的是()。
A. 充装满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B. 正常运行的打桩机不属于危险源
C. 原油储罐上的呼吸阀不属于危险源
D. 违章进入受限空间施工属于第二类危险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施工现场或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机械能、电能、势能、化学能、热能等)的根源,包括施工现场或施工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以及防护措施缺乏或失效的因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不良(环境不安全条件)及管理缺陷等因素。
B选项正常状态下的打桩机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点击客服在线,免费获取更多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