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 每日一练(12.18)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某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砌石护坡拆除、砌石护坡重建、土方填筑(坝体加高培厚)、深层搅拌桩渗墙、坝顶沥青道路、混凝土防浪墙和管理房等。计划工期9个月(每月按30天计)。合同约定:①合同中关键工作的结算工程量超过原招标工程量15%的部分所造成的延期由发包人承担责任;②工期提前的奖励标准为10000元/天,逾期完工违约金为10000元/天。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为满足工期要求,采取分段流水作业,其逻辑关系如下表:
工作名称 | 工作代码 | 招标工程量 | 持续时间(天) | 紧前工作 |
施工准备 | A | …… | 30 | —— |
护坡拆除Ⅰ | B | 1500m3 | 15 | A |
护坡拆除Ⅱ | C | 1500m3 | 15 | B |
土方填筑Ⅰ | D | 60000m3 | 30 | B |
土方填筑Ⅱ | E | 60000m3 | 30 | C、D |
砌石护坡Ⅰ | F | 4500m3 | 45 | D |
砌石护坡Ⅱ | G | 4500m3 | 45 | E、F |
截渗墙Ⅰ | H | 3750m3 | 50 | D |
截渗墙Ⅱ | I | 3750m3 | 50 | E、H |
管理房 | J | 600m3 | 120 | A |
防浪墙 | K | 240m3 | 30 | G、I、J |
坝顶道路 | L | 4000m3 | 50 | K |
完工整理 | M | …… | 15 | L |
项目部技术人员编制的初始网络计划如下:
项目部在审核初始网络计划时,发现逻辑关系有错并将其改正。
事件2:项目部在开工后第85天末组织进度检查,F、H、E、J工作累计完成工程量分别为400m3、600m3、20000m3、125m3(假定 工作均衡施工)。
事件3:由于设计变更,K工作的实际完成时间为33天,K工作的结算工程量为292m3.
除发生上述事件外,施工中其他工作均按计划进行。
【问题】
1.指出事件1中初始网络计划逻辑关系的错误之处。
2.依据正确的网络计划,确定计划工期(含施工准备)和关键线路。
3.根据事件2的结果,说明进度检查时F、H、E、J工作的逻辑状况(按“……工作已完成……天工程量”的方式陈述)。指出哪些工作的延误对工期有影响及影响天数。
4.事件3中,施工单位是否有权提出延长工期的要求?并说明理由。
【答案】
1.错误之处:E改正的紧前工作应为C、D工作,而初始网络计划中,E工作的紧前工作只有C工作。在节点④、⑤之间缺少一项虚工作。或E工作与C、D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2.计划工期270天。关键线路:A-B-D-H-I-K-L-M
3.F工作已完成4天工程量,H工作已完成8天工程量,E工作已完成10天工程量,I工作已完成25天工程量,H、J工作拖延对工期有影响,H工作的延误对工作影响3天,J工作的延误对工期影响5天。
4.有权,依据合同承包人对K工作结算工程量超过276m3(240*115%)部分所造成的工程延误可以提出延期要求,可提出2天的延期要求。
【案例二】
某大型水库工程主要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洞、电站等建筑物组成,其中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75m。本工程施工混凝土运输主要采用混凝土泵和塔机;溢洪道和电站上部预制构件采用起重机吊装;放水洞采用光面爆破法施工;电站机组采用厂房内的桁车安装。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项目法人组织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成立了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人指挥,项目监理部、设计代表处的安全分管人员为副指挥。
事件二:为避免主坝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贯穿性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多项温控措施。
事件三:在溢洪道上部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起重机吊装的预制件突然坠落,致1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立即向项目法人报告。在事故调查中发现,起重机操作人员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问题】
1.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出事件一中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组成人员的不妥之处。该指挥部应由哪些人员组成?
2.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事件一中项目法人组织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
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事件三中安全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还应立即向哪些部门或机构报告?本工程哪些施工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答案 】
1.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人指挥,项目监理部、设计代表处的安全分管人员为副指挥不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组成如下:指挥:项目法人主要负责人;副指挥:工程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成员:工程各参建单位有关人员;
2.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紧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物资准备、人员财产救援措施、事故分析与报告等方面的方案;
3. 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1.根据坝体的应力场及结构设计要求对坝体进行分区,对于不同分区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2.采用低流态或无坍落度干硬性贫混凝土;3.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4.大量掺粉煤灰;5.采用高效外加减水剂);采用低发热量的水泥;
4. 向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登高架设人员、垂直运输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爆破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
【案例三】
某平原区枢纽工程由泵站、节制闸等组成,采用闸、站结合布置方式,泵站与节制闸并排布置于调水河道,中间设分流岛,如图1所示。泵站共安装4台立式轴流泵,装机流量100m3/s,配套电机功率4×1600kW;节制闸最大过闸流量960m3/s。建筑物地基地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淤泥质黏土、中粉质壤土、重粉质壤土、粉细砂、中粗砂等,其中粉细砂和中粗砂层为承压含水层,承压水位高于节制闸底板高程。节制闸基础采用换填水泥土处理。泵站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10.5m,节制闸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6.0m(包括换土层厚度)。
图1 枢纽工程布置示意图
该枢纽工程在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为方便施工导流和安全度汛,施工单位计划将泵站与节制闸分两期实施,在分流岛部位设纵向围堰,上、下游分期设横向围堰,如图1所示。纵、横向围堰均采用土石结构。在基坑四周布置单排真空井点进行基坑降水。
事件二:泵站厂房施工操作平台最大离地高度38.0m,节制闸启闭机房和桥头堡施工操作平台最大离地高度35.0m。施工单位采用满堂脚手架进行混凝土施工,利用塔吊进行混凝土垂直运输,其中厂房外部走廊采用外悬挑脚手架施工。厂房内桥式起重机安装及室内装饰工程采用移动式操作平台施工,泵站机组利用桥式起重机进行安装;节制闸启闭机房施工时进行闸门安装(交叉作业),闸门在铺盖上进行拼装。
事件三:施工单位为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在施工区入口处悬挂“五牌一图”,对施工现场的“三宝”、“四口”、“五临边”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
【问题】
1.指出本枢纽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以及施工围堰的洪水标准范围。
2.根据事件一,本枢纽工程是先施工泵站还是先施工节制闸?为什么?
3.事件一中基坑降水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你认为合适的降水方案是什么?
4.根据事件二的施工方案以及工程总体布置,指出本工程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部位或作业)。
【答案】
1.枢纽工程等别为Ⅱ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施工围堰洪水标准范围为10~20年一遇。
2.先施工节制闸。根据事件一分期实施方案和工程总体布置,本工程分两期实施主要是方便施工导流,先施工节制闸,利用原有河道导流(泵站无法进行施工导流);在泵站施工时可利用节制闸导流。
3.不可行。因为粉细砂和中粗砂层渗透系数较大,地基承压含水层水头较高(承压水位高于节制闸底板高程),因此不宜采用单排真空井点降水。宜采用管井降水方案。
4.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部位或作业)有:30米以上的高处作业(泵站厂房、启闭机房、桥头堡施工操作平台)、“四口”部位(楼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电梯井口)、临时用电设施、塔吊、外悬挑脚手架、移动操作平台、易发生事故的交叉作业、桥式起重机等。
【案例四】
某大型泵站枢纽工程,泵型为立式轴流泵,装机功率6×1850kW,设计流量150m3/s。枢纽工程包括进水闸(含拦污栅)、前池、进水池、主泵房、出水池、出水闸、变电站、管理设施等。主泵房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承包人在开工前进行的有关施工准备工作如下:①土料场清表;②测量基准点接收;③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试验;④土料场规划;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⑥土围堰填筑;⑦基坑排水;⑧施工措施计划编报;⑨生活营地建设;⑩木工加工厂搭建;(11)混凝土拌合系统建设。
事件二: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完成了如下工作:①前池施工;②基础灌注桩施工;③出水池施工;④进水流道层施工;⑤联轴层施工;⑥进水闸施工;⑦出水闸施工;⑧水泵层施工;⑨拦污栅安装;⑩进水池施工;(11)厂房施工;(12)电机层施工。
事件三:主泵房基础灌注桩共72根,项目划分为一个分部工程且为主要分部工程。该分部工程划分为12个单元工程,每个单元工程灌注桩根数为6根。质量监督机构批准了该项目划分,并提出该灌注桩为重要隐蔽单元工程,要求质量评定和验收时按每根灌注桩填写重要隐蔽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签证表。
事件四:进水池左侧混凝土翼墙为前池及进水池分部工程中的一个单元工程,施工完成后,经检验,该翼墙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经设计单位复核,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决定返工重做,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所需时间40d。工程重做后,该单元工程质量经检验符合优良等级标准,被评定为优良,前池及进水池工程质量经检验符合优良等级标准,被评定为优良。
事件五:该工程竣工验收前进行了档案专项验收。档案专项验收的初步验收和正式验收分别由监理单位和项目法人主持。
【问题】
1.事件一中直接为混凝土工程所做的施工准备工作(用工作编号表示,如①、 )
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76—2007),指出事件四中单元工程,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结果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确定质量事故的类别,并简要说明理由。
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办法》(水办[2008]366号),指出事件五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答案】
1.③、⑤、(11)
2.(1)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结果正确。
理由:返工重做的单元工程,经检验达到优良标准,可评为优良等级。
(2)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结果不正确。
理由:发生过质量事故的分部工程不符合优良标准。
3.质量事故类别:较大质量事故;
理由:该工程属于混凝土薄壁工程,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大于30,小于100;事故处理工期40d,大于1个月,小于3个月,故属于较大质量事故。
4.1、初步验收和正式验收分别由监理单位和项目法人主持不妥。2、初步验收应由工程验收主持单位委托相关单位组织进行。正式验收应由工程竣工验收支持单位的档案业务主管部门负责。
点击客服在线,免费获取更多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