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的备考中,施工成本分类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知识点。以下是对施工成本分类的详细归纳:
一、按构成要素分类
施工成本按构成要素可以分解为以下几项:
直接成本: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和措施费。
人工费:支付给施工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费用,是建筑工程成本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材料费:为采购建筑材料、构件、设备等所支付的费用,是建筑工程成本的第二大组成部分。
施工机具使用费:为使用施工机械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折旧费、维修费、燃料费、动力费等。
措施费: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如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等。
间接成本:指为组织和管理施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项目管理费、施工现场管理费、税金、利息、保险费、勘察设计费等。
项目管理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费用,以及办公费、差旅费、通讯费等。
施工现场管理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费用,以及现场办公费、水电费、保安费等。
税金:为施工活动所缴纳的各种税金,包括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等。
其他费用:如利息(为筹集施工资金所支付的利息)、保险费(为施工项目投保各种保险所支付的费用)、勘察设计费(为工程勘察、设计所支付的费用)等。
二、按计算标准分类
施工成本还可以按计算标准划分为以下两类:
计划成本:指根据施工图纸、定额标准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在施工前预先计算出的成本。它反映了企业对于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
实际成本:指在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人工、材料、机械等各项费用的实际支出。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可以反映出成本控制的效果和差异。
三、按成本性态分类
根据施工成本与工程量的关系(即成本性态)不同,施工成本还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期间和工程量范围内不受工程量变动影响的成本。如办公费、管理人员工资和按直线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等。这些成本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不随工程量的增减而变化。
变动成本:指在一定期间和工程量范围内会随工程量变动而成比例变化的成本。如直接成本中的人工费、材料费等。这些成本随着工程量的增减而相应地增减。
四、按可控性分类
施工成本还可以按可控性划分为以下两类:
可控成本:指在特定期间内能够为特定部门的职能权限所控制的成本。例如,在市场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工程部门通过控制材料消耗量即可控制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成本,这属于工程部门的可控成本。
不可控成本:指不能为特定部门的职能权限所控制的成本。例如,因市场价格变动引起的材料成本变动,则属于工程部门的不可控成本。
五、全要素成本视角
从建设工程全要素成本视角考虑,传统意义上的施工成本(即建造成本)之外,还应考虑不同工期、质量、安全、绿色水平对应的成本,即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和绿色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通过全要素成本权衡和优化,可以为确定施工计划成本和责任成本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施工成本分类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按构成要素、计算标准、成本性态、可控性以及全要素成本视角等。在备考过程中,应全面掌握这些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场景,以便在实际工程中能够准确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点击客服在线,免费获取更多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