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2025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考试中“施工测量”考点的总结,结合考试大纲和实际工程要求整理:
一、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
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钢尺量距、全站仪测距(需进行尺长、温度、倾斜改正)。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经纬仪或全站仪按设计角度定位。
已知高程的测设:水准仪传递高程(如基坑标高引测,需闭合差校核)。
施工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建筑方格网(适用于场地平整)、导线网(灵活性强)。
高程控制网:水准点间距≤1km,远离振动源且埋设稳固。
二、建筑物定位与放线
定位依据:
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红线、原有建筑物或控制点。
定位后需经规划部门验线(防止越界)。
放线方法:
直角坐标法:适用于矩形布置的建筑物。
极坐标法:全站仪直接测设坐标点(最常用)。
角度交会法:用于不便量距的场地(需至少两个控制点)。
验线程序:
自检:施工单位完成放线后自行复核。
监理复验:重点检查轴线间距、标高及总尺寸。
三、变形观测
观测对象与内容:
地基变形:沉降观测(基坑开挖、降水期间)。
建筑物变形:沉降、倾斜、裂缝观测(主体施工及使用阶段)。
变形观测等级划分:
特级:重要古建筑、超高层建筑(精度±0.1mm)。
一级:高层建筑、大型工业厂房(精度±0.3mm)。
二级:一般多层建筑(精度±1.0mm)。
技术要求:
基准点≥3个,埋设于变形区外且稳定。
观测频率:施工期间每增加1~2层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每3个月一次。
四、施工测量仪器与操作
常用仪器及用途:
全站仪:坐标放样、距离和角度测量(核心仪器)。
经纬仪:水平角、竖直角测量(已逐渐被全站仪替代)。
水准仪:标高测量(DS3型普通水准仪,精度±3mm/km)。
激光铅直仪: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传递轴线)。
仪器校核:
水准仪需检验圆水准器轴、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平行。
全站仪定期进行水平盘和竖直盘指标差校准。
五、施工测量精度控制
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基础±10mm,主体结构±5mm。
标高:层高±10mm,全高±30mm。
垂直度:每层≤5mm,全高H/1000且≤30mm(H为建筑高度)。
精度控制原则:
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
钢结构安装精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
六、相关规范与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规定施工控制网精度、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
明确变形观测等级划分、观测点布设要求。
七、典型考题方向
选择题:
仪器用途(如全站仪用于坐标放样)。
变形观测频率(如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
允许偏差数值(如层高标高±10mm)。
案例题:
测量方案编制:结合工程背景选择控制网类型及放线方法。
变形观测实施:指出观测方案中的错误(如基准点数量不足)。
仪器选用与误差分析:全站仪测量误差原因(如未校核棱镜常数)。
八、拓展考点(新技术应用)
BIM+放样机器人:通过BIM模型直接导出坐标,实现自动化放样。
三维激光扫描:用于竣工测量、变形监测(点云数据对比分析)。
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在大型工程中替代传统控制网。
复习建议:
理解测量原理(如闭合差调整、误差传播规律),避免死记硬背。
熟悉全站仪、水准仪操作流程(可能涉及实操题或流程排序题)。
结合施工图纸分析放线步骤(如地下室轴线引测方法)。
关注规范更新(如2023版《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的调整内容)。
点击客服在线,免费获取更多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