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中关于沥青路面分类的核心考点解析,结合历年考试重点和行业技术动态整理:
一、按材料和结构分类
1. 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定义:在基层或旧路面上喷洒沥青,撒布集料后碾压形成的薄层路面。
结构特点:
厚度1.5~3cm,层间黏结为主,无主骨料结构。
作用:防水、抗滑、改善行车条件,适用于低等级公路或养护维修。
施工工艺:单层、双层或三层施工(喷洒沥青+撒料+碾压)。
2. 沥青贯入式路面
定义:在初步压实的碎石层上浇灌沥青,再撒嵌缝料碾压形成。
结构特点:
厚度4~8cm,依靠碎石嵌挤和沥青黏结形成强度。
适用场景:二级及以下公路面层或高等级公路基层。
施工要点:先铺主层碎石→初压→浇沥青→撒嵌缝料→终压。
3. 沥青混凝土路面(AC)
定义:由沥青、粗细集料、矿粉按比例拌合、摊铺、碾压成型的高密实度路面。
结构特点:
连续级配,空隙率3%~6%,高温稳定性好。
分类:
粗粒式(AC-25)、中粒式(AC-20)、细粒式(AC-13)。
适用场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面层。
4. 沥青碎石路面(AM)
定义:沥青与集料按比例拌合,但矿粉含量低,空隙率较大(6%~10%)。
结构特点:
骨架嵌挤结构,抗车辙能力强,但耐久性较差。
适用场景:高等级公路基层或面层(需加铺封层)。
二、按施工工艺分类
1.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特点:高温拌合(150~180℃),密实度高,性能优。
代表类型:AC、SMA(沥青玛蹄脂碎石)、OGFC(开级配抗滑表层)。
2. 温拌沥青混合料(WMA)
特点:拌合温度100~130℃,节能减排,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技术核心:添加温拌剂(有机添加剂或发泡技术)。
适用场景:环保要求高的城市道路或低温施工环境。
3. 冷拌沥青混合料
特点:常温施工,强度形成慢,初期稳定性差。
适用场景:低交通量道路、临时修补或养护工程。
三、按功能特性分类
1.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结构特点:
高沥青含量(5.5%~7%),粗集料骨架+沥青玛蹄脂填充。
抗车辙、抗滑、耐久性强,空隙率2%~4%。
适用场景:高速公路、重载交通路面表层。
2. OGFC(开级配抗滑表层)
特点:大空隙率(18%~25%),排水降噪,抗滑性能优异。
缺点:易堵塞,需定期维护。
3. 再生沥青路面
分类:
厂拌热再生(RAP料掺量≤30%);
就地热再生(修复表层病害)。
核心考点:再生剂添加比例、旧料处理工艺。
四、按层位分类
上面层:
材料要求:抗滑、抗车辙(如SMA、OGFC)。
中面层:
材料要求:承重、抗疲劳(如AC-20)。
下面层:
材料要求:抗水损、承载(如AC-25)。
五、2025年考试重点关注方向
新型材料与技术:
温拌沥青、再生技术的环保优势及施工要点。
结构组合设计:
不同层位材料选择原则(如上面层用SMA,下面层用AC)。
施工工艺对比:
热拌、温拌、冷拌的适用条件与经济性分析。
案例分析题:
结合具体工程背景,判断沥青路面类型选择的合理性(如高原地区选SMA防冻融)。
六、记忆技巧
口诀:
“表处薄层防水滑,贯入碎石嵌挤强;
沥青混凝土高密实,沥青碎石空隙大;
SMA玛蹄脂抗车辙,OGFC排水降噪音。”
总结:沥青路面分类是公路实务的核心考点,需掌握各类路面的结构特点、适用场景及施工工艺,尤其关注新型环保技术(温拌、再生)和功能型路面(SMA、OGFC)的应用。建议结合历年真题和施工规范(如JTG F40)强化理解。
点击客服在线,免费获取更多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