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2025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科目中**“深基坑支护”**这一高频考点的深度解析与备考指南,结合近年真题规律、技术规范更新及实际工程案例,帮助考生系统掌握核心知识、避坑技巧及答题逻辑。
一、深基坑支护核心考点框架
1. 深基坑的定义与分级
定义:开挖深度≥5m(或开挖深度<5m但地质复杂、周边环境敏感)的基坑。
安全等级划分(2025年可能细化):
安全等级 划分标准 一级 开挖深度>10m,周边有重要建(构)筑物、管线、地铁等 二级 5m≤开挖深度≤10m,周边环境较复杂 三级 开挖深度<5m且环境简单
2. 支护结构类型与适用条件(选择题+案例题高频)
支护类型 | 核心特点 | 适用场景 | 命题陷阱 |
---|---|---|---|
排桩支护 | 钻孔灌注桩+冠梁,刚度大 | 深基坑(一级)、周边环境敏感 | 混淆“悬臂式”与“锚拉式”排桩的区别 |
地下连续墙 | 整体性好,截水性能优 | 超深基坑(>15m)、软土地区 | 忽略接头防水处理要求 |
土钉墙 | 经济快捷,需分层开挖 | 二级及以下基坑、土质较好且地下水位低 | 误用于淤泥质土等高流变性土层 |
钢板桩 | 可重复使用,施工快 | 临时支护、开挖深度≤7m | 未考虑拔桩对周边土体扰动 |
内支撑体系 | 钢支撑/混凝土支撑,控制变形 | 狭窄场地、对变形要求严格 | 未明确“先撑后挖”施工顺序 |
3. 支护结构设计关键参数(案例计算题重点)
嵌固深度计算:黏性土中嵌固深度≥0.3h(h为基坑深度),砂土中≥0.5h。
水土压力计算:分算(砂土)与合算(黏土)原则,注意地下水位影响。
稳定性验算:整体抗倾覆、抗隆起、抗渗流稳定性(需掌握简化公式)。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1. 施工流程(案例题排序高频)
通用流程:
勘察→设计→支护施工→降水→土方开挖→监测→回填
特殊要求:
土钉墙:必须“分层开挖、分层支护”,每层开挖深度≤土钉竖向间距。
内支撑:遵循“先撑后挖、对称拆除”原则,严禁超挖。
2. 地下水控制措施(综合题核心)
降水方法选择:
方法 适用地层 降水深度 轻型井点 粉土、砂土 3~6m 管井降水 砂砾层、承压水 >6m 截水帷幕 各类地层(配合支护) 阻断地下水径流 回灌技术:保护周边建筑物,回灌井与降水井距离≥6m。
3. 基坑监测(必考项)
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地下水位。
选测项目: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锚杆拉力。
预警值:
一级基坑:水平位移累计值≤0.3%H(H为基坑深度)或日变化率≥5mm/d。
三、高频案例分析题突破
1. 支护方案选型论证(2025年热点)
例题背景:某市中心深12m基坑,周边有地铁隧道,地下水位-2m,地层为粉质黏土。
答题要点:
安全等级判定:一级(深度>10m+邻近地铁);
支护选型: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截水+变形控制);
地下水控制:管井降水+截水帷幕+回灌。
2. 基坑坍塌事故分析(原因+处理措施)
常见事故原因:
超挖未及时支护;
降水失效导致流砂;
支撑拆除顺序错误。
应急措施:
立即回填反压;
加固邻近建筑物;
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
四、2025年命题趋势与新增考点预测
新规范应用: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25)可能更新支护结构设计安全系数要求。
绿色支护技术:
可回收锚杆、装配式钢支撑等环保工艺的施工要点。
智能化监测:
BIM技术动态模拟基坑变形,物联网实时监测数据。
五、备考策略与避坑指南
核心公式记忆:
水土压力计算:主动土压力系数 。
对比记忆法:
对比“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的优缺点(刚度、成本、工期)。
真题强化方向:
重点练习支护选型论证、监测方案编制、事故处理流程类案例题。
易错点警示:
混淆“管井降水”与“轻型井点”适用条件;
忽略“时空效应”对基坑稳定的影响(如雨季施工加速变形)。
六、速记口诀
支护选型三要素:“深水环,地连墙;浅土好,土钉强;窄变形,内支撑”。
施工原则:“分层挖,及时撑;水控制,勤监测;严禁超,保安全”。
总结:深基坑支护考点需掌握“设计选型→施工技术→监测控制”全链条知识,2025年备考需关注新规范与智能化技术应用。建议结合三维动画理解支护工艺(如地下连续墙成槽过程),并通过真题案例训练答题逻辑,确保考场精准踩分!
点击客服在线,免费获取更多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