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易混淆点解析,结合公路工程实际应用场景,帮助考生快速区分两者的核心差异:
一、先张法与后张法对比
对比项 | 先张法 | 后张法 |
---|---|---|
张拉时机 | 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预应力筋 | 在浇筑混凝土后张拉预应力筋 |
锚具作用 | 临时锚具(张拉后拆除) | 永久锚具(留在构件上) |
预应力传递方式 | 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传递 | 通过锚具直接传递至混凝土 |
孔道预留 | 无需预留孔道 | 需预留孔道(金属波纹管或塑料管) |
适用场景 | 中小型预制构件(如T梁、空心板) | 大型现浇或预制构件(如连续梁、箱梁) |
施工场地 | 需专用台座(工厂化生产) | 可在现场施工(灵活性高) |
经济性 | 台座成本高,适合批量生产 | 锚具成本高,适合单件或复杂结构 |
二、公路工程中的易混淆点
1. 锚具与夹具的区别
先张法:使用夹具临时固定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拆除。
后张法:使用锚具永久固定预应力筋,锚具与构件共同受力。
2. 孔道灌浆
先张法:无需灌浆(无孔道)。
后张法:张拉后必须灌浆(水泥浆填充孔道,防锈并增强粘结)。
3. 预应力损失因素
先张法:混凝土收缩徐变、钢筋松弛、温差损失。
后张法:孔道摩擦、锚具变形、钢筋松弛、混凝土收缩徐变。
4. 施工流程记忆口诀
先张法:“先张拉,后浇筑,粘结传力靠自身”。
后张法:“先浇筑,后张拉,锚具传力要灌浆”。
三、公路工程应用实例
先张法
典型构件:预制空心板梁、小跨径T梁。
施工要点:严格控制台座稳定性,放张时混凝土强度需≥设计强度75%。
后张法
典型构件:大跨径连续梁桥、悬臂浇筑箱梁。
施工要点:孔道定位精准,灌浆密实度检测(防空洞)。
四、常见考题陷阱
混淆张拉顺序:
错误描述:“后张法在浇筑前张拉”。(正确:先浇筑,后张拉)
锚具与夹具混用:
错误描述:“后张法使用夹具固定”。(正确:锚具)
孔道灌浆必要性:
错误选项:“先张法需灌浆”。(正确:后张法必须灌浆)
通过以上对比和实例分析,可系统区分两者的核心差异,避免考试中因细节混淆而失分。建议结合历年真题中相关案例题强化记忆!
点击客服在线,免费获取更多考试真题。